相比青少年配眼鏡時的精挑細選,不少35歲以上的人選擇老花鏡時顯得過于“隨意”。目前,一些中老年人對眼睛保健存在5大認知誤區:
誤區之一:老花眼是一種生理現象,不會影響人的生活質量。一般而言,人的花眼從35至40歲之間就會開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工作壓力大,離不開閱讀與寫作。會計、教師、公務員、編輯以及醫師、律師等工作,都離不開電腦。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不解決老花眼問題,上銀行填單據看不清字體,上火車登飛機看不清座位號,看演出時看不清節目單等,存在諸多不便。
誤區二:老花眼是生理現象,不存在保健問題。人到一定年齡后,除老花眼以外,常有干眼癥、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變性等眼病,均會影響視覺功能。發生老花眼后,應到正規醫院詳細檢查。平時閱讀、看電腦等時間不宜過長,并經常遠眺、瞬目、多做戶外運動、合理飲食。
誤區三:近視眼永遠不會發生老花。事實上,眼睛原有的屈光狀態影響老視癥狀出現的早晚。年輕時有遠視眼者,老花出現得早,近視眼出現得較晚或不發生。但并不是所有近視眼者在任何年齡都不需戴花鏡。
誤區四:老花眼隨年齡的增長,度數不會改變。而事實上,人的老花鏡隨著度數增長,大約每5年應更換一下。
誤區五:花鏡是一種柜臺商品,不能隨便購置,其驗配應因人而異。不了解原來的屈光狀態,就無法確定老花鏡的度數,老花鏡必須到醫院或視光專業機構驗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