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醫院進行醫學驗光配鏡,而醫生問需要配眼鏡的學生平時用眼情況。學生回答:“我不怕近視,但是不讓我玩手機是不可能的,更別說沒有手機,這樣會被同學笑話。”瞬間診室里安靜下來。
孩子近視,是醫生無能還是家長無能
是的因為家長擔心孩子在路上或者學校里出事,給自己的孩子配備了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品牌越來越高端。助長了孩子間的虛榮、攀比心,更是加大了孩子近視的速度。一些家長自己的醫療知識低下,卻要凸顯自己的博學,從網絡上看一些未經科學、官方證實的虛假醫療文章,來評判現代醫療技術的落后。當自己的孩子長期沉迷手機時,并不加以勸導聽之任之。
時間長了,孩子近視度數不斷加深。而醫生責備家長疏忽的時候,家長卻不以為恥的一笑了之。有些家長更是反咬一口:“我家孩子近視,你一個醫生不好,就是你醫生無能。”
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提出,兒童(0-6歲)操作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操作電子視頻產品。專家表示,屈光不正兒童要到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進行診治,不要盲目使用眼保健產品。
現在,青少年近視眼的高發現狀已經引起了社會和家庭的警覺。但是在近視眼防治領域社會上存在著兩類誤區。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專家講道。其一,一部分家長過分擔憂孩子近視,甚至個別家長認為近視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待近視如狼似虎,具有典型的“恐近癥”的特點,帶著孩子輾轉于各大醫院,求助于各種近視的門診,不吝惜任何代價,嘗試各種近視的儀器、藥物以及針灸氣功等各種偏方。正是迎合這些家長“恐近”的心態,目前市場上充斥了各種近視儀,中國青少年也成了近視的龐大的實驗群體。
與此相反,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近視只是件小事,隨便在家眼鏡店買副眼鏡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去正規醫院檢查,不進行嚴格的驗光就直接戴眼鏡,結果引起視覺質量下降,視疲勞,程度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弱視,斜視等相關眼科疾患。其實這兩種觀點都不是對待青少年近視的正確態度。
青少年近視了家長要首先帶領孩子到醫院進行眼科檢查,排除其它眼科疾患之后,進行散瞳驗光(小于16歲)有條件的話還應該進行醫學驗光。越小的孩子越強調在首次配鏡之前一定要散瞳驗光,通過散瞳驗光可以鑒別近視是真性還是假性的。通常假性近視是不需要配戴眼鏡,通過一些放松調節的方法就可以得到改善。如果是真性近視,表明此時孩子的眼軸已經增長,這種軸性近視目前還沒有通過臨床證實的牢靠方法能夠。因此此時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生活學習的需要進行積極矯治。不能一味害怕“戴上眼鏡就摘不下來”就不給孩子戴眼鏡,其實戴眼鏡就是幫助孩子看清物體,戴不戴眼鏡與近視加深與否并沒有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