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種終生眼病,無論藥物或手術都只能達到控制或延緩病情的發展。施行任何青光眼手術的目的都是降低眼壓以保護或維持現有的視功能,而不是提高現有視力。術后患者可能會維持原有的視力,或術后視力可能會有所減退。此外,為了預防眼壓突然升高或減少點眼藥水的次數也是抗青光眼手術的另外一個目的。
手術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如病程已進入晚期,視野呈管狀,術后視力可能會喪失;有時手術難以,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術;術后數周內可能視力模糊;術后可能出現一些手術并發癥,如白內障加重、脈絡膜脫離、視網膜脫離、惡性青光眼等。所以,手術有利有弊,手術前醫生和患者需要了解,相互溝通,慎重選擇、決定。
哪些因素會影響青光眼手術的效果
進行青光眼手術是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之一,手術的目的在于:降低眼壓、保存或維持視野、預防眼壓升高、緩解和消除疼痛。影響青光眼手術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術前診斷和手術方式的選擇
不同類型的青光眼及不同眼部條件的青光眼病人手術所能達到的降壓效果并不相同。術前必須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病史、癥狀和詳細的眼部檢查,明確青光眼診斷,包括青光眼的類型、病程進展分期等,從而對每一手術病例進行綜合分析,做出正確判斷和充分的術前準備后,選擇而是的手術方式才能達到佳效果
2、手術醫生操作的熟練程度和術后并發癥
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青光眼專家說,手術者操作不夠熟練甚至較粗暴易造成手術區組織的過度損害、炎癥反應和出血,以及術后手術切口不能及時愈合,引起切口滲漏等并發癥以及對所發生的并發癥的處理是否得當,也與手術成敗密切相關。
3、術后早期定期隨訪
青光眼手術不同于白內障手術,或其他的眼部手術,青光眼手術的結束,只能表明所有的工作還剛剛開始,手術后有可能出現一些情況,如眼壓過高或眼壓過低,有時候經手術后雖然眼壓“”,但視神經的損害仍有可能不斷進行著,且各種手術方法都有可能帶來一定的并發癥,只有通過手術后早期的定期復診,醫生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才能提高手術率,并能大限度地避免手術并發癥給視功能帶來損失。